(十三)登山人的「土地倫理」觀念

 
   曾經是美國林務署官員,畢業於著名的耶魯大學森林學系碩士 〜 歐度・李奧帕德(Aldo・Leopold)在其退休後,於1948年發表了被視為繼達爾文之後為「保育界聖經」的「沙郡年記」論文〜A Sand County Almanac;  李奧帕德長年目睹以「經濟」主導國家政策的美國,因濫用土地而導致各種災變的發生 ─ 如野生動物棲地的破壞、森林的大量砍伐…,以及美國30年代因水土流失引起的「沙碗」(dust bowl)現象,語重心長的提出Land Ethic「土地倫理」論述,來提醒他的國人:「為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延續,我們必須維護土地健康運作的機能,否則,國家的未來將被沖刷到海水裡!!」
 
   李奧的主張「土地」是由「土壤、植物、水、動物、人類」所共同組成的,土地是社群(Land is a community)的集合名詞,而人類不過是這個社群中的一個成員與市民(Plain member and citizen of land community)而已,更不是傳統觀念上的征服者或主宰者,人類與其他的成員是息息相關、憂戚與共、互賴共生的。    至於「倫理」:則是為生存奮鬥的行動,所做的自由之約束;這也是針對人類大肆揮霍、無情濫墾、恣意使用自然資源,做出「規範行為的準則」;人們唯有真正用心去接觸、感覺、了解「土地」,才能產生「愛」與「尊重」,也才有可能建立「土地倫理」的觀念。
 
   台灣擁有得天獨厚複合性的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,土地面積雖小,但蘊藏內容的豐富不同凡嚮,從平地低海拔丘陵,一直到巍峨矗立在南北縱向的雪山、阿里山、玉山、中央、台東海岸等五大山脈中,268座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,從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、亞寒帶等型態的植物群散佈與植被其間,它也孕育著極為繁複豐盛的野生動物社會,更蘊著迷人璀璨的文化與歷史。
 
        生活在這座寶島上的台灣人應該懂得惜福,相傳美國陶斯(Taos)部落的印第安人,自古以來即遵守著一種戒律,他們認為「春天,是大地懷孕的季節」,為了保護大地,到了春天時候,所有馬的蹄鐵都要卸下拔掉,馬車也必須輕行慢駛,因為人們不能粗暴地動了大地的「胎氣」,尤其登山人更該懂得「尊重自然」與懂得「土地倫理」;  登山的本質與土地倫理其實並不相,在登山的過程中,除了倘佯於林間、陶醉於高山外,虛懷若谷是一種登山人很重要的態度,如果能與土地的社群成員:「土壤、植物、動物、水」等真正維繫良好、合作共生;徹底做到「Leave No Trace」的「無痕山林」運動 〜 將人類的干擾降到最低,如此生態才能夠平衡、資源才能夠承續,台灣的山林綠野方能免於浩劫,並且再創生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by~Everyoung )
高雄市百岳山協會
活動報名專線及連絡電話:0921270390